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孔沛球  申玉春  刘堃 《水产科学》2011,30(7):409-414
应用微卫星DNA(SSR)标记技术对福建(FJ)、湛江(ZJ)、北海(BH)地理群体的150尾日本囊对虾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微卫星引物在3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4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074~0.364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960~0.421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  相似文献   
52.
利用5’锚定引物PCT筛选刺参的CT/AG微卫星分子标记,测序的43个克隆子中,42条序列含有微卫星DNA序列,阳性克隆比率达到97.7%。去除重复序列后,共检测到56个微卫星位点,分布于26条序列中,其中25条序列检测到2个或2个以上微卫星位点。对所有筛选到的微卫星位点进行分类统计后表明,核心序列为(CT/AG)的有51个(91.1%),5个位点为其他类型的重复。结果表明:刺参CT/AG微卫星标记在刺参基因组中含量较丰富,5’锚定引物法在筛选特定标记的同时,还筛选了其他类型的微卫星标记,具有较强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53.
2015―2018年,对千里岩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保护生物资源概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研究了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保护区海水所测参数均符合评价标准,但氮磷比远高于Redfield比值,磷相对缺乏。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显示,调查海域属Ⅰ级贫营养。沉积物均符合国家Ⅰ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多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5年8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93),2016年5月和2018年5月大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82,H¢=0.22)。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满足保护区功能需求。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刺参的单倍型多样度指数为0.976,核苷酸多样度指数为0.033,遗传多样性较高,但资源量较保护地初建时下降;另一个保护对象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资源极少。需尽快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开展保护区管理及资源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54.
【目的】树木叶片表面的滞尘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试验对光谱检测中叶面滞尘的干扰进行初步定量探讨,为叶面滞尘对光谱反射的影响评价及建立修正模型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内大叶黄杨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样本保鲜并速回室内进行试验。使用0.0001 g 高精度电子分析天平称叶片除尘前后的质量,计算叶面滞尘量;采用美国 ASD 公司生产的 FieldSpec3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测量叶片除尘前后的反射光谱,得出其差异。分析除尘前后叶片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及红边参数特征的差异,比较不同滞尘量的叶片反射光谱,建立叶面滞尘量与叶片反射光谱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叶片除尘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存在差异,在520~560 nm 和760~850 nm 叶片反射率大小分别为有尘叶片>无尘叶片、有尘叶片<无尘叶片;不同叶面滞尘量的反射光谱也不同,大叶黄杨叶片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随着叶面滞尘量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近红外波段区域随着叶面滞尘量的增加逐渐减小;红边和黄边的位置、蓝边斜率和面积在除尘前后无变化,有尘叶片的蓝边位置较无尘叶片增大,黄、红两边斜率和黄、红两边面积均较无尘叶片减小;在5个光谱参数中,红边指数所建的叶面滞尘量预测模型的 R 2值最大为0.716,叶面滞尘量与光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叶面滞尘使得叶片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增加,在近红外光区的反射率减小,这可能与叶片自身内部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利用红边指数(SDr)作为参数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预测大叶黄杨叶片表面滞尘量,简单比值指数与叶面滞尘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5.
百脉根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百脉根叶片、叶柄、茎段、花柄和根组织为外植体,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不定芽及不定根的分化情况,优化并建立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除根外,其它组织均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外植体类型是影响愈伤组织、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主要因素,叶片外植体的诱导效果最好。优化的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使用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NAA、芽分化培养基为MS+0.3 mg/L KT、生根培养基为1/2 MS+0.4 mg/L IBA。通过该体系60~75 d可获得百脉根再生植株,约为无性繁殖周期的1/3~1/2。  相似文献   
56.
对日本囊对虾的3个养殖群体即浙江舟山群体(ZJ)、福建群体(FJ)和台湾群体(TW)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577 bp的核苷酸分析序列,AT含量高于GC含量,发现51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8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31种单倍型。福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日本囊对虾3群体与另外5种对虾的系统进化关系,日本囊对虾的3个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57.
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高温耐受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温耐受值(CTMax)为评估日本囊对虾稚虾高温耐受性的重要指标,本实验探讨了不同暂养温度(24、28和32℃)和升温速率[(1±0.2)℃/h和(1±0.2)℃/min]对CTMax值的影响,同时利用CTMax和环境响应系数ARR比较了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的高温耐受性差异,并从二者的地理分布、耗氧率、窒息点和温度系数Q10生理代谢指标对其高温耐受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不同的暂养温度和升温速率对两种形态变异类型日本囊对虾稚虾的CTMax值均有显著影响(P0.05);(2)在相同升温速率下,32℃组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CTMax值高于形态变异类型Ⅰ(P0.05),各实验温度范围内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ARR值都显著大于形态变异类型Ⅰ(P0.05);(3)各温度组中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高于形态变异类型Ⅱ(P0.05);(4)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在24~28℃的Q10值小于28~32℃的Q10值,而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则与此相反,二者的适温范围不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日本囊对虾稚虾的CTMax值、耗氧率和窒息点均有影响,主要分布于南海水域的形态变异类型Ⅱ稚虾的高温耐受性强于主要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北部的形态变异类型Ⅰ稚虾。  相似文献   
58.
生物絮团对仿刺参幼参生长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仿刺参幼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 采用发酵法培养生物絮团, 在室内塑料水槽中进行为期30 d的幼参培育实验。选择蔗糖作为碳源, 并设置饵料替代(010%15%20%共计4个梯度)和换水频次 (3 d/次和7 d/次两种)正交实验, 分析其对幼参生长、成活及其体内消化酶、免疫性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为生物絮团培育幼参技术确定最佳投饵量和换水频次等参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实验期间处理组淀粉酶(AMS)活性总体均高于对照组, 生物絮团可以提高幼参淀粉酶活性; 15天时, 3 d换水1次并替代15%饵料的处理组幼参体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32.9 U/mg prot)及碱性磷酸酶(AKP, 146.8 U/g prot)活性高于其他3组和对照组(P<0.05); 7 d换水1次且替代20%饵料组SOD(35.3 U/mg prot)AKP酶活性(158.8 U/g pr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0天时, 7 d换水1次且替代10%饵料组幼参淀粉酶和SOD活性均比15 d有所升高, 尤其AKP活性明显升高; 其特定生长率(4.12 %/d)与成活率(98.9%)均最高7 d换水1次且替代15%饵料组体壁中可溶性蛋白含量(10.9 mg/g)最高,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替代10%饵料组(9.3 mg/g)差异不显著。而3 d换水1次且替代20%饵料组幼参成活率(91.8%)最低, 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他3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适当降低换水频次和减少投饵量适于生物絮团系统中幼参的生长、存活与可溶性蛋白质积累。

  相似文献   
59.
采用原核表达的方法得到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组织蛋白酶B基因的重组蛋白。以日本囊对虾卵巢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双标签(GST和His)的方法,用带有EcoRⅠ和NotⅠ酶切位点以及6×His-tag的特异引物扩增Cathepsin B的开放阅读框,并连接至表达质粒pGEX-4T-2中。将重组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在30℃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诱导5h得到最佳诱导量,His亲和柱进行纯化,纯化蛋白依次于8、6、4、2、1、0 mol/L尿素缓冲液中梯度透析,得到复性后可溶于水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得到单一条带,其分子质量约为63ku。取冻干后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50 000,经Western blot检测,同样可在63ku处得到该条带,表明制备的组织蛋白酶B(CB)多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该抗体可特异识别CB蛋白。  相似文献   
60.
随着北方刺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刺参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腐皮综合征”因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已成为制约刺参养殖业的一大难题。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发病症状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该病的病原病理和发病原因,归纳总结了该病常见的诊断技术及防治措施,并对刺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刺参养殖过程中“腐皮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